记者 张如意 实习生 柳天启
7月28日是第13个“世界肝炎日”,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“坚持早预防,加强检测发现,规范抗病毒治疗”。相较于大家比较熟知的甲肝、乙肝等肝病,戊型肝炎或许让人感到陌生,但它的危害性可是一点都不小。“世界肝炎日”前夕,《壹点问医·拒绝“戊”扰》栏目邀请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所副所长,副主任医师徐颖做客,带领大家走进戊肝,了解戊肝防治。
戊肝“知名度”不高
【资料图】
近几年戊肝报告发病数却已超过甲肝
徐颖介绍,病毒性肝炎分为“甲乙丙丁戊”5个分型。各类肝炎病毒引起的症状有时很相似,可能表现为乏力,食欲减退、厌油、恶心、呕吐、肝肿大及肝功能损伤,同样对肝脏的危害都很大。不同的是病原体、传播途径以及病情进展,乙、丙、丁肝主要是经性接触、血液接触、以及母婴途径而引起。甲、戊肝主要经粪-口途径引起感染。乙、丙、丁肝多呈慢性病程,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。甲、戊肝多呈急性病程。
“甲肝乙肝大家都知道,但是戊肝相对来说‘知名度’可能就没那么高了。”徐颖介绍,戊肝和甲肝一样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,但不同的是戊肝的传播比甲肝更加复杂。戊肝的传染源不仅可以是人,也可能是动物,属于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。人在感染戊肝病毒后潜伏末期的传染力最强,病毒会随感染者的大便排出,从而有可能造成水源的污染,被污染的水源就会成为戊肝病毒传播的媒介,此时家畜如果饮用了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就会被感染,而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家畜包括猪、牛、羊等。
此外,戊肝病毒还会寄居在贝类海产品中。戊肝的传染源除了戊肝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以外,猪、牛、羊及海产品也是重要的传染源。
徐颖介绍,济南市从2015年7月开始开展戊肝病例监测工作,监测数据显示,近几年戊肝报告发病数超过甲肝,居急性病毒性肝炎首位。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:戊肝报告病例中食用猪肉及相关制品的约占50%,有外出就餐史占21%,食用贝类等海鲜史的占15.7%,周围有动物养殖地的占6.98%,饮用生水史、经常接触猪、牛羊等动物、合并有乙肝感染、有外出旅行史的各占5%左右;还有少数有输血史和器官移植史。
慢性肝病患者、老人、孕妇更易发展成重症
经常吃外卖可让暴露机会增加
徐颖表示,人群对戊肝病毒普遍易感,各年龄段均可感染。但有这么几种“高危”状况更容易感染戊肝病毒。“高危”职业,比如,更容易接触可能被戊肝病毒污染的猪肉、海产品的职业,像兽医,养猪工人,屠夫,猪肉卖家。发病者大多是青壮年。
“容易重症化”人群:基础肝病患者,有研究表明,基础肝病患者合并感染戊肝病毒,更容易发展成重症,再有像孕妇,像老年人,都属于感染戊肝病毒后更容易发展成重症的人群。
“高危”生活方式:经常在外就餐、叫外卖。经常在外就餐、吃外卖,可能会让这种暴露机会增加。
“戊型肝炎如果一旦发展成重症,那不仅危害病人的健康,花销方面也是负担非常重的”徐颖表示,预防本病的重点是切断粪口传播途径。因此要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,改善供水条件,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;对于戊型肝炎患者应适当隔离;饲养场、屠宰场要加强猪粪便等排泄物的处理,防止其污染水源及周围环境;加工猪肉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厨具分开使用,不食用未烹熟的肉制品等。
对于高危人群,以及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后可能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病患者、育龄期妇女、老年人等,可接种戊型肝炎疫苗。据介绍,戊型肝炎疫苗适用于16岁及以上的人群,推荐免疫程序为0-1-6程序,即全程免疫3剂次,第1剂次后1月和6月分别接种第2、3剂次。
徐颖表示,公众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水平仍有待提高,病毒性肝炎防控仍任重道远,需要包括各级有关部门、广大媒体和群众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。
扫码观看壹点问医·拒绝“戊”扰世界肝炎日特别节目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关键词: